近日,一支来自四川大学的学生团队以其责任担当和工商结合的优势,为乡村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提供了一项可喜的解决方案,为广大的乡村居民提供了无障碍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希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绿色低碳和节能减排摆在突出位置,在国家节能减排的宏观政策指引下,新能源汽车下乡屡获政策利好。强调落实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等政策。
新能源汽车是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促进新能源汽车下乡可以加快农村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从传统的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促进可持续发展。
然而,调查发现虽然新能源汽车下乡表现为一片蓝海,但新能源汽车在农村地区的推广仍然面临充电基础设施缺位、产品供给与主流需求错位、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等诸多困境。其中,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是最难以突破的瓶颈。
深刻认识到乡镇地区新能源汽车下乡的特殊需求,四川大学商学院的谢诗彤带领的电靓新村团队基于农村区位特点及编程技术、电子商务等知识,在四川大学商学院赵长轶副教授的指导下,开展了基于乡镇地区新能源汽车下乡现状与需求的系列调研和模式创新。
为切实了解乡镇居民以及过客对于新能源汽车下乡的看法和需求,团队成员经多次打磨,制作了一份详尽的调查问卷,并在四川省龙泉驿区、浙江省台州市等地的周边乡镇进行实地走访,收集整理数据并进行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理论研究,发现村镇居民普遍对新能源汽车下乡存在较大期待,并且政府、社群环境和相关设施建设是提升村民意愿的关键因素。
基于前期调研结论,团队成员创新U-EMS-G模式,开发了政府管理平台和充电桩用户端小程序双端的乡村充电桩安装-运维-监测一体化系统,并因地制宜的创新以私桩共享,文旅联合为特色的商业模式。因地制宜地落实“双碳 1+N”政策,同时提供新能源汽车下乡难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并希望通过方案的落地实施加速节能减排和乡村振兴进程,为提高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力提供源头创新动力。
“电靓新村”团队的方案得到了多地乡政府、交通局的采纳并给予了高度认可。并认为团队所提出的“结合大数据技术统建统管一体化管理”“提高农村私桩占有率”“开放私桩共享服务功能,实现旅客充电自由,助力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等建议对当地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有较好的借鉴作用。访谈中一名负责人表示“许多村民很早就想买新能源汽车了,但被充电桩困扰了很久,团队的方案建议给我们提供了很大启示。”
新能源汽车下乡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广大社会工作者的努力和业界的关注。这支来自四川大学的学生团队所展现出的责任担当和工商结合的优势,为乡镇新能源汽车下乡带去了新的希望。